仇英《溪山楼阁图》赏析(一)
蔡斯
(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,我们现在赏析的这幅仇英《溪山楼阁图》,曾被国家某著名博物馆专家“判处死刑”。现征得该画藏家同意,特发表蔡斯先生的这篇赏析文章,供读者辨析、参考。)
明代中期,苏州地区崛起了四位著名画家——沈周、文征明、唐寅、仇英,他们以新颖的绘画风貌和杰出的艺术成就,同时称誉画坛,故画史有“明四家”、“吴门四家”、“天门四杰”之称。
此称谓始见于清初,如王鉴《染香庵跋画》曰:“成弘间,吴中翰墨甲天下,推名家者,惟文、沈、仇、唐诸公,为掩前绝后。”沈宗敬《谿山卧游录》则直称“文沈唐仇,为明四家”。明王世贞则最早提出“吴门四家”。亦有称“天门四杰”。这些称谓都是指四人具有相匹敌的成就和声誉,尚未赋以某种群体的内涵,视为一个画派。然也有画史将他们一并归入由沈、文创立的“吴门画派,如明未王时敏在《西庐画跋》中所述:“唐宋以来,画家正派,自元季四家、赵承旨外,吾门沈、文、唐、仇以皋董文敏。”事实上,四人并称有一定道理,同属一派则未必确切。
“明四家”的崛起,不仅打破了“院体“和“浙派”垄断画坛的局面,而且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。
“明四家”虽有师承关系和因置于同一文化氛围中而形成的共同美学追求,但是,他们的身世,经历以及个人气质则 不尽相同,反映出来的艺术风格也有较大差异。单就身世、经历看,仇英与其他三家相比可谓卑微平淡,似乎不具入流的份儿。然而,当你审视他流传下来的作品,当你品味《溪山楼阁图》中的笔情墨趣时,会感到他被列为“明四家”之一是众望所归,当之无愧的。
仇英既非出生于名门豪族,也非出身于诗礼人家,他既没有受名流雅士陶养的少年时代,也无仕进的经历,他是由太仓移居苏州的外来户,漆匠出身,少年时曾为髹漆学徒。他能在士大夫之列获得声誉,挤身于“明四家”之列,永垂画史,确非易事。他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:
首先,名师出高徒。仇英移居苏州后,拜周臣为师。周臣为师要求极严,对仇英的影响很大,在周臣处便养成了勤临勤摹,专心致志的学习传统,仔细探讨唐、宋各大家的的奥微,取其精华的好习惯。《丹青志》记述他“画师周原,而格力不逮。特工临摹,粉图黄纸,落笔乱真”。仇英的天姿聪慧,勤勉用功,且画艺猛进,很快得到周臣的赏识,并尽心培养。
其次,结识名流,相互影响。仇英在拜周臣为师期间,便与唐寅结为师兄弟,二人同为周臣高足,青出于 蓝,风格上了较为接近,在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。仇英到苏州后很快结识了文征明及其他们众多弟子门下等画坛名流。并受到他们的器重和熏陶,加之自身“天姿秀异”和惊人的勤勉、刻苦学习探索。
第三、有机缘临摹大量古画。仇英有幸结识当代大收藏鉴赏家项元汴、周六观等,阅读临摹了他们所藏历代名迹,并仿制了不少古画,仅在项元汴家临摹仿制创作达十余年。因此,他也成为当时最被赏识的临摹古画高手。由于他深得传统精髓,所临摹、仿制的古画不但 逼真 逼肖,而且可以“乱真”“夺真”。如他临的《临宋人花果翎毛画册》、《临王维辋川图》、《临贯休白描十八罗汉卷》、《临宋人山水界画人物画册》,《摹李昭道海天落照图》、《摹赵伯驹桃源图》等,山水、人物、界画,花果、翎毛、道释无所不包。仇英临摹古画作品占一生中绘画质高量大,具有极重要地位。
第四、将“院体”、文士画风和民间画艺融汇贯通,形成仇氏风格。由于仇英的经历和所处的地位,他的画明显爱到文人画家和民间艺匠的双重影响,特别他为漆匠期间,为人描绘楼宇所接触到的民间画艺,对他影响根深缔固,尔后在师承和临摹了大量唐、宋名迹后,特别是得益于周臣及南宋刘、李、马、夏“院体”画传统画法。从仇英流传下来的画作看,主要分三个部分组成:一是摹古之作,二是传统体材,三是现实内容。所以在其中、后期的作品中,充分显示出文士、“院体”和民艺三方面风格相融合的特点。他的山水、人物刻画谨严,笔法工整,形象生动,设色浓郁,但并没有一味细谨雕凿,炫耀富丽,而含蓄蕴籍,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,因而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。如明代谢肇制在《五杂俎》中所评,“其意趣雅谈,不专靡丽工巧。”正因为如此,漆匠出身的仇英才得到文人学士们的欣赏和推崇。
最后,终身勤奋,态度严谨。仇英英年早逝,年仅50多岁便辞世。在短哲的生命里却临摹创作了大量作品。特别是在艺术成熟期二十年左右(1531-1550)的时间里,他临摹仿制名画和自己创作的山水、人物、仕女、界画、鞍马等作品的数量却很多,其中如《春夜宴桃里图》、《清明上河图》、《诸夷职责图》、《人物故事图》、《金谷园》等等,都是繁复而工致的长轴大卷,必须经年累月方可完工。然而却很少笔败神颓,由此可见其惊人的勤奋和作画态度的严谨专注。正如董其昌所叹:“实父作画时,耳如闻鼓以阗骈之声,如隔壁钗钊戒顾。”他是我国古代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绘画艺术的伟大画家之一。
(未完待续)
蔡斯
2021.10 于成都
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,在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”的口号感召下,不少体制内的专家学者一头扑向社会经济大潮。文博战线各路专家在宣传舆论“收藏一夜暴富”的鼓噪下,争相下海捞金。在这一检验人性、学识的潮流实践中,“鉴宝”这一技术活便成了检验专家人性、学识的试金石。
在一次的鉴宝活动中,仇英《溪山楼阁图》的收藏者,小心翼翼的拿着此图,去拜望从大都市国家某博物馆“著名书画鉴定专家”鉴定。
当藏家刚打开此画,专家瞟了一眼,便迅速说:“假画”、“复印件”。
收藏者问:“若是复印件,那就该有原件”?“我收藏的这件,可能是存世两件原件之一”,“并且此件可能是故宫相同两件藏品之一”。
此刻,该专家已显现出极不耐烦情绪,是否有“小小草民竟敢挑战专家权威”想法?便咆哮道:“故宫藏品怎么可能到你手里”?!“我要报警了!”说着,还真的做个伸手拿座机话筒的动作。当手伸出接近座机听筒时,便停了下来。
该收藏者见专家发怒,本抱着利用这次机会向专家学习、探讨些知识,不料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,自己袋中的另外两幅也无心鉴定了,只好怏怏离去。
编辑:收藏狗
上一篇:收藏家的情愫初心
下一篇:仇英《溪山楼阁图》赏析(二)